
為強化新時代青年責任擔當,提升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與人才培養質量,近日,由市教育兩委、陜西省延安市政府聯合主辦的“京津冀同上一堂大思政課”暨大學生電商直播大賽在革命圣地延安舉行。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王亞杰,學生李一帆、楊雯棋、李俊男一行與京津冀地區五十余支參賽隊伍共同在延安這片紅色熱土上開展了為期5天的研學實踐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我校青年學子開展了兩場助農直播,在抖音平臺上熱情推介蘋果、紅棗、小米等陜北特色農產品,幫助農民拓寬銷路,以實際行動踐行延安精神,投身鄉村振興一線。這不僅是一次電商實踐,更是一場青春與鄉土的雙向奔赴,既為延安鄉村振興注入了青春動能,讓全國人民透過屏幕感受到今日延安的嶄新面貌,又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勇擔使命、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直播活動之余,師生一行還走訪了延安的多處革命圣地,在青春的行走中追尋紅色足跡,于實地參訪中學思踐悟延安精神。行程首站,師生一行來到寶塔山,登高望遠,回顧革命崢嶸歲月,接受理想信念的深刻洗禮。隨后,大家走進梁家河,在這片黃土地上聆聽一段關于“扎根”的青春故事,體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實干傳統與為民初心。在楊家嶺,簡樸的窯洞讓師生們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力量——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誕生了改變中國的偉大思想,展現出理論源于實踐、在困苦中創造奇跡的磅礴偉力。最后,師生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通過豐富史料與珍貴文物,實現與那段光輝歲月的跨時空對話,進一步理解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


參與本次“延安實踐行”的師生,通過助農直播的躬身實踐與革命圣地的探訪,對延安精神有了切身的體悟。紛紛表示要將延安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指引前進道路上的精神燈塔。
心得體會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亞杰老師
在延安,助農直播讓我看見黃土坡上的新希望,革命圣地則讓我觸摸到信仰的溫度。從梁家河的知青窯洞到紀念館的歷史文物,先輩們扎根大地、艱苦奮斗的精神,與當下學生為農產品帶貨的熱忱遙相呼應。這趟旅程不僅是一場紅色教育,更是一次初心的喚醒——唯有把根扎進人民,把行動落在實處,青春與教育才有真正的重量。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李一帆同學
當我真正站在延安的土窯前,粗糙的墻體無聲訴說往昔,油燈與手稿靜靜陳列,仿佛仍在映照那段崢嶸歲月。這方土地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是口號,是紡車吱呀轉出的希望;“為人民服務”不是標語,它早已融入每一位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延安精神從不是陳列的展品,而是刻在實干里的信仰。如今,我們依然需要那股“不怕苦、敢擔當”的勁頭,唯有把先烈的精神化作做事的行動力,我們才能說真正讀懂了延安。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雯棋同學
參加京津冀大學生助農直播大賽,來到延安這片土地上,我深刻感受到了先烈們在艱苦中開辟道路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這次實踐讓我明白,傳承先烈精神從不是空談,而是在每一次難題前不退縮、在每一次實踐中辦實事——這才是對先烈最好的致敬,也是青春該有的擔當。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李俊男同學
走進延安,巍巍寶塔山靜默矗立,珍貴文物無聲陳列,泛黃的歷史手稿靜靜展陳——這一切,仿佛將人帶回到那段風雨如磐的奮斗歲月。通過實地走訪,我深切感受到革命前輩們在艱苦環境中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崇高品質。他們的事跡與精神,將激勵我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不斷汲取力量,砥礪前行。
“京津冀同上一堂大思政課”暨大學生電商直播大賽活動,是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扎實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改革試點的重要舉措。我校師生踴躍參與、躬身踐行,以青春才智賦能鄉村振興,切實將思政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社會、助力發展的生動實踐。未來,學校將持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積極搭建多元實踐平臺與展示舞臺,引導廣大城大青年在學思踐悟中賡續紅色血脈,在投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貢獻青春力量、展現時代擔當。